关税高墙挡不住中国制造——在不确定的时代,做好自己能决定的事

关税高墙挡不住中国制造——在不确定的时代,做好自己能决定的事

日期: 2025-05-15

1930年6月17日,美国总统胡佛签署《斯姆特-霍利关税法》,将两万种进口商品关税提升至历史高位。这个被1128位经济学家联名反对的法案,最终将美国拖入"大萧条"深渊——三年间国际贸易额缩水66%,底特律街头排队领取救济粮的队伍里,站着的正是被关税反噬的汽车工人。《国富论》中早有警示:"试图通过高墙阻挡经济规律者,终将被规律碾碎。"


1eb0398d7e95d8377dfef4c88a1d5b68.png


再次回首2018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,一家浙江吸管厂老板曾在采访中说:“美国人买我们的吸管,是因为一支只赚三厘钱的生意他们做不了。”六年后,当白宫再次举起关税大棒,Temu上一款中国制造的露营帐篷正以“72小时北美直邮”的速度抢占市场。历史总在重复一个真理: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。


01
关税战没有赢家,但怕输的人先倒下 



美国街头货架上的“越南制造”家具,螺丝钉来自东莞;墨西哥组装的电动车,电池产自宁德。


关税壁垒像筛子,终究拦不住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。数据显示,美国对中国商品依赖度不降反升——2023年中国占美国进口商品比例仍达16.5%,沃尔玛仓库里“中国制造”的标签比2018年更多。


这让人想起任正非的清醒:“华为没有哲学,华为的哲学就是活下去。”当特斯拉上海工厂用“45秒下线一台车”刷新效率,当SHEIN用“小单快反”模式碾压ZARA,中国企业早就明白:“市场从不同情眼泪,只奖励硬实力”。


ed5d3ac29b757a5d8bcd9199fbc64aff.png


更有意思的是,美国加征关税的“精准打击”反而倒逼中国产业升级——以光伏产业为例,2012年欧美“双反”制裁后,中国光伏企业痛定思痛,十年间将单晶硅片成本从每瓦12元降到2元,如今全球90%的太阳能板来自中国。偷鸡不成蚀把米,所谓制裁,有时不过是竞争对手替你交的“学费”罢了。


02

把生意做成“刚需”,就不怕别人掀桌子 




某家玩具品类客户的故事值得品味:2019年关税加征后,他们把芭比娃娃的头发换成可降解纤维,价格涨了30%,反而拿下沃尔玛亿元订单。


老板说:“当你的产品无可替代,买单的人自会想办法。”而这,这恰是车企比亚迪的生存智慧——比亚迪用DM-i混动技术绕开专利封锁,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打破技术壁垒,最终让欧洲车企排队求合作。又如近期备受瞩目的的Tiktok,其创始人张一鸣说得透彻:“算法没有国界,但服务器需要真刀真枪。”TikTok在美用户突破1.7亿时,国会山的听证会反而成了免费广告。


0cdb51583ae236b32a59d8cbf9ab318b.png


所谓“卡脖子清单”,从来卡不住真正会游泳的人。最新案例是国产大飞机C919——即便美国限制航空零部件出口,中国商飞用五年时间将国产化率从30%提升到60%,今年斩获1200架订单。正如波音前工程师私下感叹:“他们不需要模仿了,现在是我们该研究他们的供应链。”


任正非在《华为的冬天》中写道:"越是寒风凛冽,越要向下扎根。"当TikTok用算法牢笼外的第二增长曲线重构全球社交版图,当比亚迪以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突破专利封锁,我们看到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——用技术创新的确定性对冲政策变动的偶然性。


03

普通人的破局之道:与其抱怨风雨,不如自己撑伞  




回到普通人的视角,苏州电子厂90后技术员小陈的故事颇有启示:当美国制裁芯片时,他白天调试进口设备,晚上研究国产替代方案,三年后成为长三角抢手的“设备医生”。他说:“国际形势我看不懂,但设备参数我能控制。”这种“反脆弱”能力,正是普通人对抗不确定性的利器。


49bd859ee1288ab95765e676a48560ea.png


就像直播行业巨变中转型的东方甄选,当董宇辉在镜头前用英语讲解牛排时,观众记住的不是关税税率,而是知识赋予产品的溢价。“世界越动荡,专注力越值钱”——当你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,时代的惊涛骇浪反而会成为托举你的浪潮。


结语:“中国的经济是一片大海,不是小池塘。”当特斯拉德国工厂用着上海运来的4680电池,当波士顿超市里中国生产的“关税计算器”热卖时,我们终会明白真正的竞争力,从来不是别人给的,而是自己长出来的”。回头看那个浙江吸管厂,如今他们研发出可食用淀粉吸管,拿下星巴克全球订单。老板在朋友圈写道:“别人筑墙的时候,我们要学会长翅膀。”或许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答案: 关税能挡住商品,但挡不住野蛮生长的生命力。

选择罗兰格,选择专业

关注公众号
查看更多分享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