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承东曝华为内部纷争(三):好战略,都是反共识

余承东曝华为内部纷争(三):好战略,都是反共识

日期: 2025-06-06

4db93d9ba699b65967823d108702cbfa.jpg

全文共2664字,预计阅读需5分钟


08


在上两篇文章我们分别讨论了做成事的不易。见链接——余承东曝华为内部纷争(一):做成事,没有一个人是容易的

以及好的战略,好的变革都是“反共识”,因为好的变革都是为了抓明天的机会,而非解决昨天业务的问题。而企业只有抓住明天的机会,营收才会大幅增长。


然而这往往并不容易做到。因为只有昨天的业务,大家才容易共识;而关于明天的机会,大部分是没有想法的,或者说人云亦云,所以说明天的机会往往是非共识的。



高端手机,自研芯片,汽车业务在当时的华为,都属于“明天的业务”,所以在当初的争议特别大,被打击,封杀很厉害。见链接——余承东曝华为内部纷争(二):好战略,都是反共识


这也是为何大部分企业明天的业务不容易起来的原因


很多公司即使明天的业务已经长出,但最后还是被饿死。因为这些机会在最初阶段是反共识的。而没有共识,企业高管就会各自为政,别说力出一孔,优质资源根本无法配置到明天的机会上,所以到最后企业最好的机会总是会被活活饿死。


这也是华为采用BLM模型进行SP规划时,最上面贯穿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的是领导力原因。


卓越的战略,常常诞生于对共识的勇敢质疑,与“昨天业务”主动背离。它不仅要求决策者具备穿透表象的洞察力,尤其是承受巨大不确定性的勇气,以及甘于在短期内被质疑,被diss的压力



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获得多少认同,而在于能否在反对声中坚持正确的事。


抓住明天的机会需要坚定不移的领导力使命必达的高管;更需要对行业深入的理解和洞察才能领带企业走出运营的惯性。


09

这个道理看似简单,实则是对大量艰苦工作和长期讨论的总结。在分析企业产品和明天的机会时,冷静的人也会动怒,理性的人也会拒绝听取事实蛮不讲理地说:“我不这么看。”换句话说,这里需要的是深入细致、不辞劳苦的分析、论证和说服。


在我们给一家著名企业做SP辅导初期,其销售老总,老板的弟弟在公司公开反对:“咨询公司根本不了解我们行业,不了解我们的业务!不以客户为中心……”

后面通过咨询抓住明天机会获得快速增长时,这位销售老总非常高兴,在公司宣称:“当时大部分人看不懂,开始反对咨询公司,我是抱着对咨询公司,对罗兰格老师的信任,力排众议,最终取得成功……”



排除我的职业身份,实事求是的说,如果企业惯性比较大,或者时间比较紧迫,那么借助咨询公司在机会窗快速实现公司的发展,拿空间换时间,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。


很多企业就是在罗兰格SP战略陪跑中,抓住明天的机会的。

在我们的SP咨询实践中,罗兰格用科学的方法论赋能企业。通过战略陪跑的方式高管在同一顶层设计下协同作战,识别这些“反共识”的机会,用科学的方法论洞察属于企业自己的战略机会

并且在咨询中构建为使命必达的领导力文化,培养为结果负责的高管团队。用咨询变革的方式“逼”出必胜的路径,在战点上投入资源,饱和攻击,实现从机会点到商业变现从而实现跨越式增长。


10



举个栗子:罗兰格SP&C-IPD实际的案例。


郑州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,成立于2012年,致力于为餐饮、酒店、团体食堂提供全面供应解决方案;肯德基、必胜客、华莱士、海底捞、真功夫、九毛九、呷哺呷哺……,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些知名餐饮品牌的背后,都有着同一家企业的身影,它就是——千味央厨,2021年9月6日千味央厨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。


从2018年开始,罗兰格为其提供SP,从战略到解码执行,C-IPD的咨询,技术管理咨询等。到现在已经五年了。在这个过程中罗兰格和千味央厨,一起将“非共识”的机会进行商业变现,将“不可能”变成可能。譬如大包子,预烤蛋挞,蒸蒸煎,大油条,糍粑油条等等。这些大机会一开始都来自于“反共识”。



下面我以蒸煎饺子为例,讲千味央厨是如何抓住这些“明天的机会”的。

2021年新产品蒸煎饺产品一年上市营收就达到两个多亿,第二年四个亿,令很多同行羡慕的真叫垂涎三尺。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“反共识”的机会。


团早餐客户(早上集中用餐,如企业食堂等)早上不卖蒸煎饺是业内认识的共识。为什么呢?


团早餐客户因为出餐时间窗口紧急,时间久了客户就不要了,因为早上都急着上班嘛,而团早餐客户没有时间蒸煎饺子摆好蒸,但是堆着蒸容易破皮,破的是蒸饺皮,疼的是商家的心,就好像破的是自己的皮一样(大家想想我们提完新车不久刮蹭了的心情就理解了),因为这意味着损耗的增加,意味着不赚钱。


所以冻品人都觉得,蒸煎饺适合酒店、饭店这样精致化的客户群,不适合团早餐场景。


但是经过SP-MAP市场洞察和机会论证,发现这样一个悖论:因为现在房租、人力成本越来越高高,团早餐客户迫切需要一个高价值的产品。早餐卖包子、馒头,顶多两三块钱,而一份蒸煎饺可以卖到5-10元。

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两者用的原材料基本上是相差无几的,蒸煎饺是典型的高价值产品。那么到底行业内人士共识的那样,这个场景真没有机会还是一个“反共识”的真正机会呢?


经过SP-PMT团队深入洞察,以及和公司IPMT反复研讨和论证后,我们觉得是个大机会。为了抓住这次战点,在组织上采用IPD流程对蒸煎饺项目进行专门立项,成立蒸煎饺PDT(产品开发经营团队),配置了公司高质量的资源,用范特立特弹药量进行饱和攻击。最后通过研发技术攻关,解决了堆着蒸也不破皮的痛点。


因为反共识的机会点往往独一份,产品一上市就上量!在中高端蒸饺刮起了“千味好蒸饺,堆蒸不破,多快好省”的旋风,快速将这个市场打穿打透,一年拿下两个多亿,第二年四个亿。  



所以说对机会的识别不一样,作战动机也不一样,方法也不一样,因此对资源的配置、准备也不一样,入局的打法更不一样。  


人生的分野,企业的分野,就是在一个一个机会识别的路口。机会识别,不是直觉,不是玄学,它其实首先是技术,然后才会上升为艺术。



当会议室战略研讨时充斥着“大家都这么认为”、“行业就是这样做的”、“数据证明了…”的声音时,请务必警惕。这可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,更可能是战略创新——抓住明天机会的坟墓——因为好的战略往往来源于反共识。

选择罗兰格,选择专业

关注公众号
查看更多分享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