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承东曝华为内部纷争(二):好战略,都是反共识
全文共1810字,预计阅读需5分钟
在上次文章中,我们讨论了为了抓住明天的机会,能成事的干部的重要性。本次文章分享要抓住明天的机会,实现高质量的增长,华为还做对了什么,我们中小企业该如何做。
首先问你一个问题:两支实力相当的军队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相遇,哪一支更有优势呢?
问题的答案就是“二者都没有优势”,因为优势的根源在于不对称性。而不对称来源于“反共识”。
在罗兰格给企业做SP(战略规划)和DSTE(从战略到执行)咨询的时候发现:好的战略,好的变革都是“反共识”。
因为好的变革都是为了抓明天的机会,而非解决昨天业务的问题。而企业只有抓住明天的机会,营收才会大幅增长,譬如余承东抓高端手机,做自主品牌,做高端手机开发自主芯片,进攻汽车业务。
这些在当初时刻都属于华为“明天的业务”,所以在当初的争议特别大,被打击,封杀很厉害。具体详见上篇文章。
而如今已经结出硕果。通过华为2024年年报我们发现:终端业务和车BU已然成为华为复苏的核心支柱,贡献近六成营收增量;
智能汽车业务增长474.4%,成为长期增长新引擎,凭借技术溢价与模式创新实现爆发式扩张,成为终端的第二增长曲线。
2024年终端业务收入(含手机、平板、可穿戴设备等)3390亿元,占总营收39.3%,同比增长38.3% ,增速仅次于智能汽车业务,贡献整体营收增量的938.7亿元 (占全年总增量1579亿元的59%)。
汽车BU营收规模263.5亿元 ,同比增长474.4% ,增速居各业务之首。超额完成目标(原计划2025年盈利)。
两者协同推动华为从“技术突围”迈向“生态主导”,为未来AI与万物互联时代奠定基础。
所以说,企业要想快速增长只有抓住明天的业务机会,而非解决昨天的业务问题。
而明天的机会恰恰是反共识的。如果都已经形成共识了,“所有人都认为是机会的”机会,反而是“非机会”。
就像所有人都觉得房价会涨,所有人都觉得股票会涨的时候,反而是最危险的时候。因为大部分共识仅仅是对过去现象的总结。在2021年前,所有人都认为房价会涨,连坚定的"看跌派"也形成了房价会继续上涨的共识。
从2014年至2015年的A股快速上涨,在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里,上证指数从2014年4月的1997点,猛涨至2015年6月的5178点,也就是在14个月里,大盘暴涨约160%,无数个股涨3倍、5倍、10倍,整个市场为之疯狂。4000点是牛市的起点,成为“普遍共识”,很多平时不炒股的也开始进入股市,大量个人存款和贷款涌入股市。在这种“共识”下,接下来的几个月让很多人血本无归。
因为竞争的本质就是寻找不对称优势。包括动机不对称,认知不对称,信息不对称和能力不对称。这就是 SP (战略规划)咨询的意义:通过深入洞察市场,“五看”来洞察“反共识”的机会,这种“反共识”有可能是公司内部的,有可能是行业的;确定高质量的机会点,并且进行组织结构和资源的匹配,从而让公司找到第二增长曲线,实现跨越式的高质量的增长。
抓住明天的机会,也是普通企业成长为不普通企业的必要条件。否则只能萧随曹规,默守老业务,几年不增长,反而在怨天尤人,“一切责任都在大环境”。
如彼得德鲁克所言:不创新的风险,比创新高很多。 墨守成规的企业纵使未犯任何错误, 也会因环境变化而消亡。
而创新不是天才的灵光,而是系统性的体系。
华为抓住明天的机会,除了“使命必达”的悍将,更通过系统的创新体系。
华为通过SP构建战略,通过DSTE从战略到执行,通过IPD体系从机会到商业变现,抓明天的机会,攻下一个又一个新的业务,实现质量的增长。
罗兰格咨询很多SP,C-IPD客户也是这样,在咨询中罗兰格用科学的方法论赋能企业,通过战略陪跑的方式,找出这些“反共识”的机会,确定明天的机会。在咨询中构建使命必达的企业文化,培养为结果负责的高管。推动企业变革,用IPD体系帮企业实现从机会点到商业变现。
选择罗兰格,选择专业
关注公众号
查看更多分享内容
